【112年7月29日~11月12日】物我兩望‧蘭陽臥遊—沈東榮的油畫江湖

策展人:東海大學美術系所專任副教授(系主任) 李思賢
藝術家:沈東榮
展覽時間:112/7/29 (六) 至 112/11/12(日)
展出地點:宜蘭市中山路三段1號

 

物我兩望‧蘭陽臥遊— 沈東榮的油畫江湖
台灣知名油畫家沈東榮,土生土長宜蘭人。東海大學美術系西畫組畢業、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中國美術學院美術學博士,學養背景完整且深厚。
同時兼具美術科班和美學專業養成的沈東榮,對藝術有著相對寬廣的認知和體悟。東海大學美術系著重人文的系風引領,奠定了沈東榮藝術創作的基本調性;而哲學窮究事理的學問與方式,則讓他的創作中帶有理性與感性的兼融。在對外在事物情感湧現的同時,又能以理性、精準的手法來提升創作媒材的特性、思考材料表現的諸多可能。
本展以《物我兩望‧蘭陽臥遊》為題,依照不同的表現手法、時期風格的綜理為序列,規劃為「山林」、「荷塘」、「靜物」、「色彩」、「家園」等五個子題,用以窺見沈東榮藝術中的所想與狀態,但卻又能在各個子題間體現藝術家的創作思維,是他在「物」(技法、媒材、題材)與「我」之間相融與理解的線索。沈東榮伴隨題材而轉變的油畫創作,奠基在不同材質肌理的運用與掌握;展出作品近百件,跨越他30年來的油畫創作,從不同風格和主題的脈絡中,拆散年代序列,以主題樣態為概分,將「媒材特性」和「技法開發」的時間軸並列,透過各類題材的表現,來呈現畫家的創作思維,也檢視他畫風演變的轉折與差異。
從媒材表現切入,一則鎖定沈東榮作品哲思的特殊性,一則在縱橫切面上,見其創作思維與力度。對沈東榮來說,30年的創作歷程,猶如一個人的江湖,在其間自我打拚、挑戰和反省,有對大自然的傾慕、對藝術美學的追求,也有對生命的思考,在材質和技法上更是不斷試煉,力圖達到油畫媒材至臻理想的境地。此次回到故鄉宜蘭的個展,是一窺沈東榮油畫江湖的契機,是光耀門楣、載譽歸鄉的時刻,更是他藝術生命中的重要節點。

山林:
這是沈東榮最早掌握的題材,也是最能體現沈東榮個人胸懷的主題。「山林」包含了林道、竹林、樹林、山水、山林等,以「戶外大景」為主要觀念思維,是貫串他30年創作歷程的重要題材,從「夏山蒼翠」、「坐看雲起」、「云山水」到「紙上雲煙」和「天悠地久」等系列都是。
沈東榮以印象派光影為基礎,接續在不同時期的繪畫實驗中,逐步加入色粉和膠砂,使作品帶有不同表面肌理的趣味。沈東榮在油畫創作外,對水墨畫亦有所悟,故發展出融會中國寫意筆法和山水氤氳、具濃厚傳統氣味的油彩風格。

荷塘:
荷塘是沈東榮創作關照中另一個重要主題,屬「室外小景」為取景;在此單元中包括了單荷、荷塘、枯荷、盛荷、墨荷、金荷、畫荷、荷影等,是古典花鳥畫中「折枝花卉」的系統,富有藝術家投注個人主觀情感的濃厚情懷。
「荷塘」主題約從2012年開始,如「荷塘四季」與「碧荷春色」系列均是。其中2016年的「墨荷」是此系列的變奏,沈東榮在「墨荷」系列中做了許多新的材質表現;他嘗試了油彩與膠彩的結合,在膠素材(gesso)作底的肌理完成後,以膠彩的手法製造潑墨與潑彩的效果,具跨文化的藝術興味。

靜物:
「靜物畫」是一種畫科,沈東榮在不同階段所表現的靜物畫手法、媒材和內在需求均有所不同。這類屬「室內小景」的題材,以沈東榮2005年的「來日倚窗前」為最早;他在室內空間中,將瓶花、柿果等靜物擺置在靠窗的桌上,和窗外灑落的光影形成極具情趣的對話關係。
沈東榮小型的靜物作品,應屬於在製作大畫的過程中,一種隨興的手感掌握。這類畫作視覺構成有兩種,其一是在有具體空間的桌檯上的擺排,另一種是除去靜物之外,背景均以寫意手法繪成,而無論何者,都予人一種安靜、敦厚的舒適感受。

色彩:
沈東榮的繪畫中,色彩是極為重要的語言,甚至可稱得是他創作的主體。故本單元跳脫以具體景致為劃分,另闢以藝術元素的「色彩」為分類主軸。
沈東榮具明確主色調的風格作品多不勝數,如〈風華〉、〈櫻紅〉、〈相逢〉、〈交響詩〉的「紅」;〈初夏〉、〈黃豔〉、〈金黃銀杏〉的「黃」;〈微雨〉、〈星夜〉、〈初月〉的「藍」;〈松影〉、〈蘭亭〉、〈一點紅〉、〈紅妝〉的「綠」,以及〈年初那場雪〉、〈踏雪尋春〉和〈寒林〉的「白」等,既是客觀寫生,又富含主觀逸趣,色彩主調具體鮮明。

家園:
寫生是一般畫家最常依循的創作途徑,沈東榮的油畫創作從古典油畫入手,無論是室內或戶外的大景、小景和靜物,無一不是透過寫生的鍛練完成。沈東榮在1998年退伍回到宜蘭,並再前往中國杭州完成博士學位、回返家鄉宜蘭之後,便確認真正以油畫作為後來的主要發展的路線。
此後,沈東榮棲居蘭陽創作、教學、生活,他在不同時期於宜蘭各地采風、寫生。此單元之展出作品,有不同時間點下的山景、海景、田園、家鄉和老家的風光景緻,用以連結宜蘭子弟於家鄉(宜蘭美術館)開設返鄉個展之意象主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