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11.18(六) ~ 107.01.14(日) 未嘯已風生─林玉山的繪畫藝術

106.11.18(六) ~ 107.01.14(日) 【未嘯已風生─林玉山的繪畫藝術】

論台灣近百年來的藝術史,林玉山可謂是一位極具代表,藝術成就亦深具影響力的藝術家。其創作歷程自日治時期「臺展三少年」嶄露頭角至戰後成為台灣藝術界家喻戶曉的藝術典範;這其中他雖身經台灣因各階段政權交替,不同時代背景所產生土地文化之認知差異,卻仍能融合併超越各意識型態限制,堅持其藝術理念,持續活躍於台灣各時期畫壇,為台灣近現代藝術史上,極少有此創作資歷的藝術家。

 林玉山(1907-2004)出生於嘉義,畫藝之啟蒙,受到家中聘請之民間畫師影響。1926年負笈東京川端畫學校,接受專業繪畫教育。1927年參加第一回「臺灣美術展覽會(臺展)」獲入選,與陳進、郭雪湖同被譽為「臺展三少年」。自此於畫壇崛起,並積極自組、指導畫會、讀書會等藝文研究團體,如「春萌畫會」、「自勵會」、「墨洋社」等,致力於提升在地藝術研究和人文水平。戰後於1950年遷居台北,先於靜修女中執教,不久轉往師大美術系授課,直至退休,學子遍及各地。林玉山深切關懷本土文化,亦積極倡導、建構台灣主體文化認知,其創作以寫生為基礎,著重表現台灣本土之形與色,題材多以台灣常見的花鳥山林為主。畢生創作不輟,傾力耕耘於藝術教育,影響深遠。

林玉山強調寫生重於臨摹,認為應用自己的眼光去觀察自然、研究動植物風貌,再下筆創作,強調:「在新事物上不斷產生的今日,更可運用寫生之法,來觀察描繪新的感覺,來表達多方面的感受。臨摹永遠落入前人觀念之中,惟有寫生通物理物情,捕捉其精神,而後創作,才能如天馬行空,不受繩束。」台灣創價學會此次將以林玉山的寫生觀點為主軸,以其筆下之走獸、花鳥、風景、人物來規劃四個主題:「彩墨揮灑藏百獸」、「靜觀花鳥寫神情」、「寄情鄉土留畫蹟」、「靜思人物畫民俗」,期盼能由此引導民眾欣賞林玉山筆下的台灣視野,以及其灌注藝術情感,帶有強勁生命力的藝術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