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5.17(日)〜104.8.23(日)開幕首展:象徵與指涉ー王攀元繪畫的「苦澀美感」

       1909年出生於江蘇北方徐家洪望族的王攀元,畢業於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原本計畫隨潘玉良赴法深造未果;1949年隨軍來台,人地生疏,生活艱困,幾經波折,終於在1952年應羅東中學之聘,擔任美術老師教職,從此定居宜蘭,成為宜蘭人最感榮耀的公民。目前高齡107歲的人瑞畫家王攀元,曾於2001年獲邀在國立歷史博物館隆重展出,2003年更榮獲國家文藝獎的肯定,宜蘭美術館特以宜蘭縣最資深的前輩藝術家王攀元專題展為開幕首展,向大師致敬。
    王攀元的繪畫充滿自傳式的「象徵」語言,其常用的「象徵意象」諸如:奔馳的狗、落單的飛鳥、孤獨的老人、茫茫大海中的孤帆、形單影隻的女人與舞者,來指涉他孤獨的身世,表述他對人間冷暖的體驗,去傾訴那揮不去的鄉愁及幻想那聖潔的愛情。王攀元的繪畫,就是那份淒清的「苦澀美感」,最令人感動,也是他長年孤苦奮鬥熬煉出來的情操。

      由於王攀元的繪畫不盡然是屬於「詠歎調」的類型,其作品結構有時也非常前衛,有近乎單色畫的寫景作品。畫面中頗具現代感的抽象結構,則是王攀元所創造出來的「新透視」:視需要將地平線任意拉高或弧形化,這類作品大多是清新可人的寫景畫作,乍看有如「色域畫派」(color field),畫作成塊狀的色帶,醞藏著王攀元深沉內歛但豐沛的情感。王攀元後續與新近的畫作,大致延續他孤寂的詩緒、象徵、曠達與靈盪的往昔風格,然而很明顯地,在色彩上比往昔更單純,更開朗、更化一,而且畫幅的規格也相對地加大,更加予人有身處宇宙玄秘大空間的感覺。

    王攀元的繪畫作品是他孤苦身世的化身,但不是哭訴而是超然,無論是水彩的層次感、豐沛性或油畫構圖的現代化、東方水墨意象化、曠達宇宙論的空靈絕對化,在臺灣美術史上,不但開前人所未有的面貌,也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本展共分三個單元於101展覽室展出「我與動物」、「我與人」兩個單元,於202展覽室展出「我與自然」單元,計展出72件王攀元作品,包括油畫38件、水彩17件及水墨17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