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12.3(六)~106.2.12(日) 離散的夢土-臺灣近當代水墨畫展

「離散」(diaspora)是每個人生命歷程中的必然或偶然,人生際遇因為離散而有轉變,歡欣、喜悅、離愁、悲壯、期待與怨懟等複雜情感。「離散」在當代是常態,聚散離合,因為科技文明的發展,根源的鄉愁也能迅速透過科技獲得慰藉;然而,近代以前,「離散」卻是一個實質存在,有時顯性,有時隱性,那是魂遷夢想的鄉愁根源的追尋,同時也是情感、土地、文化認同的轉折。「根」是離散者的「夢土」(Dreamland),那是記憶與過往;「路」則是某種因緣追求夢土的滯留地,屬於當下,乃是相對於記憶的未來,引領著離散者邁向未知世界。
因此,離散乃是「根」與「路」,乃是空間流轉下的個人情感、歷史記憶、文化主體的抉擇與糾葛。「離散」往往趨向於「夢土」的眷戀之情,同時也蘊含對於過往的回顧與繫念,透過對於「夢土」的追求與想像,獲得情感與生命安頓。故而離散因其「失根」而引發過往之眷戀,夢土因其「出路」,獲得未來的想望。臺灣位處大陸東南邊陲的海上瀛洲,遭遇無窮盡的個體的離散,面臨多次的文化覆蓋與離散,我們的文化自然積澱著難分難解的離散情愁。
本次展覽子題分為「明清流寓與東洋的鄉愁」、「中原的離散」、「海外的離散」、「變奏的桃花源」以及「蘭陽的離散低吟」等,計有清代畫家郭尚先、陳邦選、謝琯橋、林覺、葉化成等人,出品日本文展、帝展、新文展畫家野田久浦、森月城、矢澤弦月,日本時代臺灣美術展覽會評審委員木下靜涯、鄉原古統、石川欽一郎、鹽月桃甫等人,此外尚有來臺旅遊畫家丸山晚霞;戰後渡海四大家張大千、溥心畬、黃君璧、傅狷夫留下傳統與現代的銜接痕跡;現已過往卻曾活躍於畫壇的張穀年、呂佛庭、吳學讓、江兆申、高一峯、倪再沁;現今依然活躍於畫壇的畫家李奇茂、歐豪年、傅申、江明賢、羅振賢、羅青、袁金塔、李思賢、吳繼濤等人;海外的離散畫家有鍾正山、謝忝宋、劉昌漢;離散於蘭陽的畫家則有王攀元、魏琴孫、陳永模、孫福昇;臺灣當代水墨畫家則有林莉酈、申葆元、閑原等人作品。
這次展覽近百件作品,首先感謝提供藏品的畫家,同時對於國立歷史博物館、中國文化大學華岡博物館、創價文教基金會、臺灣英文雜誌社文化藝術基金會以及熱心的私人藏家的無私參與協助,深表謝意。